动态疲劳试验机的操作流程不算极度复杂,但需要遵循标准化步骤并具备基础专业知识,核心是 “参数设置 - 样品准备 - 试验监控 - 数据处理” 的有序执行,新手熟悉后可独立操作。整体流程可拆解为 4 个关键步骤,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要点,按规范执行能大幅降低复杂度:
-
前期准备与参数设定
- 先根据测试需求(如材料类型、测试标准)确定核心参数,包括载荷类型(拉伸 / 压缩 / 弯曲)、载荷大小、循环频率、目标循环次数等,通过设备软件界面输入并保存方案。
- 检查设备状态,比如液压系统油量(液压驱动型)、传感器校准情况、安全防护装置(如急停按钮、防护门)是否正常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测试偏差。
-
样品安装与固定
- 按标准要求制备试样(如金属试样需加工成特定尺寸的哑铃状),用设备的夹具将试样装夹牢固,确保装夹位置居中,避免试样歪斜导致受力不均,影响测试数据准确性。
- 启动预加载程序,施加微小载荷检查试样是否安装到位,同时确认传感器数据是否正常反馈,比如载荷值是否与设定预加载值一致。
-
试验运行与实时监控
- 确认所有准备工作无误后,启动试验程序,设备会自动按设定参数施加周期性载荷。
- 测试过程中需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观察载荷 - 时间曲线、位移变化等数据是否稳定,若出现异常(如载荷骤降、试样异响),需立即按下急停按钮终止试验,排查问题后再重新开始。
-
试验结束与数据处理
- 当试样断裂或达到预设循环次数时,试验自动停止。设备会生成原始数据报告,包含疲劳寿命、应力 - 应变曲线等关键信息。
- 操作人员需导出数据,按测试标准进行分析整理,生成最终测试报告,同时清理设备夹具,关闭电源与辅助系统(如液压泵、冷却系统)。